The mindset of curating

Curate ( / ˈkjʊərət / ) 这个词语其实很难解释。从词源来看,curate 是拉丁语中 curare 的衍生,大意是「照顾、照管」。后来也有人将它和「博物馆长 Curator」的含义,逐步衍生出「策展」的广泛用意。

回到中文语境里,「策展」又是一个很多元的概念。

贾樟柯在 1996 年谈到关于《小山回家》背后的思考:

……我有意将《小山回家》进行平面化、板块化的处理。在线性的情节发展中,形成杂志式的段落拼贴。在段与段、块与块的组合中,我似乎感觉到了那种编辑的快感,而编辑行为本身也诱发了对电影的反思。既然好莱坞利用流畅的剪接蒙骗观众,我倒不如使自己的剪接更主观一些。剪接不隐瞒素材的断裂性和零散性,这正符合我的真实原则……

而从某种程度来说,人们愿意持续对某一个内容进行持续消费,是相信编辑拥有足够的策展力,就是我们常说的 curating。就像《策展时代(キュレーションの時代)》提到的例子一样,消费者愿意付高价订阅《纽约时报》,是因为愿意相信《纽约时报》的编辑们。

 

大致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