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的门槛

不时会听见一个蛮有趣的抱怨是:「一般人不会随意去评论『物理学』,但好像每一个有心理活动的人都可以来评论『心理学』。」

可是仔细想想,这种抱怨的出发点,恐怕多半是对某事某物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辩解。若是站在所谓「专业」的角度去看,那些细碎的评论所带来的影响,远远不足以推翻或是干扰本就存在的正念。再追根究底一点,如果每一套行为和认知的背后,都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知识体系来支撑,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,定义「专业」就变得暧昧不清了。

同样的道理,如果所有的事物和认知行为都可以有专业的知识来支持,当有人说自己「懂吃」的时候,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「懂吃」的呢。所以很多的时候,所谓的专业人士到底在做什么?

从事现在这份工作以来,借由「数据」「游戏」和「交互设计」的方式,一直在和「食物」相关的议题打交道。也常常会遇到类似文首的抱怨,譬如「每个要吃饭的人都觉得自己懂吃,也就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最懂食物」。可是这,哪里会是真正的挑战。评论的门槛是不是过于低,那可能是探讨一种交流模式或是一个沟通机制,但从来都不是问题的本质。在这个基础上,如果有人真的要做那个「专业者」、先驱、改变者,他在做的事情或许应该是将「专业」去深入浅出的过程。换句话说,他应该在提供一个新的认知和解读方式,把艰涩(或者不艰涩)的知识用一种可懂的方式来传达。

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. 从某种程度来说,因为对「无知」的无知,「专业者」的价值,带来的机制创新或是体验设计,其实是在创造一个全新的认知活动。

早上看新闻,说是 IMDb 宣布从 2 月 20 日起要彻底关闭网站上的评论和私信功能了。个中原因自然包括了当下最热的政治原因,由此带来的文化因素,以及不可避免的经济利益。影视作品的评论门槛低吗?是不是只要看过就可以评头论足?但,这哪里是问题的本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