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凉了

北京还没彻底凉透之前,会在晚上八点前后,去(原本)深夜会有很多人的地方,它们可能是烧鸟店、清酒吧、墨西哥餐厅、关东煮店,或是精酿店和墙上堆砌着年份不一的威士忌(但看得出来它们消耗得挺慢)的调酒吧。运气好的时候,还能遇上 Happy Hour,一个人得多吃喝一份才感到运气来了。

好多店生意都淡淡的,以前觉得是我来不是时候。和酒保、老板多聊几句,发现半夜来人也很少。见了鬼了。运气不需要太好的时候,也能和酒保聊出花来,喝到一些古怪的特调,还得美滋滋地点评。

free beer 2020

//

听播客:播客为什么要有片花预告?

更新了 iOS 14 之后,Podcast 的使用一直不太稳定,干脆就直接迁移到「小宇宙」里听了。也因此听了很多新主播的思想碰撞(或不撞)。开始用「小宇宙」之后,听了很多新的播客,但大多数时候我都会在 Preview(节目片花?)就不想听了 - Preview 都这么没意思,剪辑大概也很难有意思。JustPod 旗下的几乎都有片花,每次都快进 2 分钟。

但我还是报名了 Cbvivi 和阿貌的「如何剪片花」活动。

//

垃圾分类:没有干货,干货都去了可回收。

半年以前开始认真地在家里做垃圾分类,兴许是听了太多「环保主义」背后的案例,感到脊背发凉。也会有刚认识的朋友好奇能够促进行为的案例是什么,在一些休憩的短暂时刻。怎么说都不得所意。表达需要更有湿度,观点不一定客观,但故事总是好的。「干货」令人感到毫无嚼劲,丢进河里的小石子,甚至连水花都没有。

人们花了很多时间在解构和重构,对信息(被迫地)求知若渴。最近也有个时髦词叫「Temptation bundling(诱惑打包?捆绑享受?)」,大意是说把一件需要坚持的事情和很放松/奖励的事情放在一起,比如一边做瑜伽一边听最喜欢的有声书,不然就不能听?

很诡异的自我强迫。出了地铁站,就被共享单车包围的那种。

station cycling 2019

//

昨天晚上去小院儿,风从头发灌到脚底,北京凉透了。

iceland pals in el nido

去年在冰岛直打哆嗦的时候好像就在昨天。

iceland pals 2019